欢迎光临~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400-0871-488

行业新闻

校园一卡通江湖暗战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伴随他们大学生活的校园卡往往是最深刻的记忆烙印,并与老师、课堂一起成为维系高校与学生这一共同体的重要纽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校园卡所携带的密集数据也成为高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校园一卡通作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从某种角度来说,各种校园卡合体集成并附加越来越多功能的校园一卡通的进化,正是由高校日新月异的更高需求以及产业界激烈的竞争共同推动的。伴随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广泛使用,互联网企业正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高校信息化领域,虚拟一卡通正在逐渐取代过去的实体卡,这种趋势也改变着一卡通产业与服务。
群雄逐鹿
校园一卡通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从某厂商的招股说明书上一窥究竟。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高等院校2000多所,以每家高校在一卡通项目上平均投入300万元左右计算,按照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数量,理论上市场份额已超过70亿元。目前尚有50%以上的校园未实施一卡通,即尚有30多亿元左右市场空间,另外高校一卡通每年维护费用的空间约有7~8亿元。据了解,高校一卡通系统通常5年左右就需要重新建设或者升级,因此,高校一卡通市场具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显而易见,校园一卡通是典型的ToB业务,虽然在整个“教育产业”中份额并不大,但具有营销目标明确、中标金额巨大、更换频率固定等市场属性,对于所有的教育集成厂商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诱惑。
传统一卡通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早发端于高校的食堂收费系统,涌现了南开太阳、沈阳先达、沈阳宝石、兰大小精灵、郑州新开普等致力于食堂消费系统的强势公司;90年代末,由于校园机房管理系统的兴起,许多学校纷纷在校内发放上机卡,又出现了如北京昊星、泰利德等公司,在机房系统占有了很大份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不同场景的校园卡应用是相互独立运行存在的。
随着教育信息化需求不断提高,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加入到校园一卡通的战局中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国内一些大型的系统集成商都把校园一卡通纳入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如清华同方、联想、浪潮、北大方正、东软、太极计算机、东大金智等。
巨头入局
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着实让传统的一卡通厂商紧张了一把。面对这些站在完全不同资源维度,并必然带来新的的游戏规则和玩法的“野蛮人”跨入一卡通领域,对传统厂商,是挑战还是赋能,是降维打击还是昙花一现,所有人都在观望。
首先是腾讯。借助微信支付的广泛使用,它最早与校园网进行合作。在2018年4月举行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推出以微信校园卡为核心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即通过“腾讯微校”搭建高校信息化矩阵。腾讯希望借助微信校园卡完成校园网络的连接。
坐拥十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如何寻求更深入的用户连接?马化腾将腾讯战略解释为:连接、工具、生态,希望腾讯能够成为各行业的数字化助手,帮助每个行业进行数字化的升级,而微信校园卡无疑就是其在高校的落地方式。
腾讯表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提供连接和服务,通过腾讯微校等先期产品和腾讯的技术手段,能够连接校园的生态和设备。微信校园卡可以通过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快速建立,不需再搭一个信息系统去做。2018年4月面世,3个月后,腾讯微信校园卡就推出了2.0版本。
虽然腾讯方面一直宣称,微信校园卡与传统一卡通并不是一个替代的关系,而既是一个合作,又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但很多行内人一看腾讯微校的功能和架构,就能感受到其在这个领域的野心,认为这是打算再造一个基于微信本身的一卡通生态。
阿里随后。如同当年肯德基、麦当劳铆足了劲比邻而居,苏宁、国美总是花开对面各表一枝那样,在校园一卡通的产业链条上,阿里系并没有让腾讯等太久。确切地说,是腾讯微校现身的九个月之后,通过校园卡巨头新开普的一纸公告,蚂蚁金服顺利绕过了由传统一卡通服务商把控校园市场的“马奇诺防线”,正式进入到这个领域,其中不乏资本运作的意味,但更多的则是借力打力无缝嵌入校园支付以及背后海量数据的预期。
2019年1月,新开普部分股东与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上海云鑫以约2亿元受让新开普无限售流通股3021万股,约占新开普目前总股本的6.28%,蚂蚁金服间接成为新开普第二大股东。
如此大的动作当然不会是一蹴而就,蚂蚁金服与新开普“亲密接触”早在2017年8月就开始了。彼时,蚂蚁金服未来校园合作伙伴开放大会在杭州举办并邀请新开普出席。新开普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及芝麻信用等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足见阿里系对校园支付这个领域预谋已久。
当然,对于新开普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加持和共赢。
作为中国一卡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新开普在高校信息化行业发展已有近20年历史。据其2018年半年报,新开普校园信息化产品覆盖高校总数达千余所,市场占有率逾40%,可见其在校园支付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此次合纵连横,除了无形的品牌价值提升外,新开普可以全力提升整体智慧校园的服务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SaaS服务以及智能终端系列产品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并与蚂蚁金服合力完成智慧校园云架构的搭建和升级,促进公司转型为教育行业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科技服务公司。同时,基于校园混合云平台,利用平台的服务开发能力,赋能线下应用场景终端,为校园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微服务或者定制化服务,并向校际交互方向发展。
步步惊心
新开普架构的“软硬通吃,既ToB又ToC”的发展蓝图其实是很多传统一卡通服务商的转型方向。然而腾讯等这种互联网巨头的某些打法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对于具体的供应商来说传统一卡通市场已经较为饱和,几乎达到了天花板,想要保持持续增长,就要改变以往的“交房”思维。
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长期以来,传统一卡通公司与高校之间的产品交付模式更像是房地产商与购房者之间“交钥匙”过程,房子验收通过,客户确认无误就把钥匙交给对方,双方仅有维护以及法律维权之类的虚线关系,这在一卡通的运行方式中往往会因为与使用者(老师、学生)沟通不够造成很多问题,同时,一卡通硬件接触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果一次性舍弃,实在是商业模式的浪费。
于是从2010年开始,很多传统一卡通供应商从传统开发模式向互联网式的开发模式转化,通过让实际使用的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过程,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同时通过APP以及大数据开展多项校园服务,甚至基于数据和渠道打造开放式的平台,以此延长校园一卡通的产业链。
然而腾讯微信等已成为校园师生必备工具,其切入的精准度之高,对于正试图通过其硬件部署盘活校园底层数据,改变原有单一盈利模式的的一卡通厂商们无异是当头一棒。
当然,传统厂商并非全无一拼之力,多年来他们的护城河正是对于这个领域的高度专业化以及对客户的掌握,尤其是高教客户与K12客户不同,很难通过“推土机”模式一蹴而就,而它们从2010年就开始的互联网转型也有了一定抗风险能力。
但更让众多传统厂商头疼的是,高校一卡通的“数据孤岛”事实上衍生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这意味着任何一个高校都是众多订单机会的叠加,有可能从不同的部门获得收入。然而根据教育信息化2.0“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一卡通”的集成度将越来越高,虽然标的额会越来越大,但市场规模却不足以支撑中小企业而终将走向垄断。一位从业者的看法是,未来在校园一卡通领域很有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他们凭借实力、品牌、技术等占据大部分的市场,而其他竞争者要么被淘汰要么成为开放平台的组成部分。
机会博弈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需求。分析未来校园一卡通的市场走向,终究还是要回到其需求的本源上来。
校园一卡通未来的发展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一是从终端用户即师生(持卡人)的角度来看,要求校园卡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比如支付载体存在形态的多样化,像手机卡、CPU卡、网上支付等,还有子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和自助服务的全面应用;二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期望校园卡系统便于运营维护,达到减员增效,满足学校方便管理的要求,而更重要的则是建立以一卡通身份认证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模型,从数据流上将校园卡的属性延伸至全校各部门;三是从整个卡行业的角度来看,核心还是其芯片技术的标准规范,不但应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而且还可以纳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再往未来的深处看,综合了智能卡、自动控制、生物识别、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多新技术成果的智能一卡通系统,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表现出蓬勃的活力,将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新一代校园卡系统至少应该具备人性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充分体现融合、服务和创新。面对时刻变化的校园客户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入新产品是企业持续成长并保持赢利能力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校园卡系统又会发生哪些改变?这是抛给高校用户和一卡通厂商的新课题,也为校园卡系统的应用拓展带来更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大数据时代发展至今,校园一卡通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早已不是高校每年的建设费用和维修费用,更加重要的是每一张卡背后所蕴含的持卡人的一系列行为习惯集成的数据。不难想象,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昆明方象专业为您提供校园一卡通一卡通系统餐饮软件餐饮系统电子标签收银软件收银系统条码设备,收款机,RFID读写器,公司管理软件广泛应用于零售超市、餐饮酒店、生产制造、教育医疗、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办公、仓储、金融和物流等领域,联系电话:400-0871-48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